荷蘭鐵路NS轄下的OV-fiets,有一堆黃色的單車

踩單車,對於大部份的香港人而言,是一項假日休閒活動,通常都要特地跑到新界區才能租借單車放鬆身心,但對於大多歐洲人而言,單車是每天出行的交通工具,踩單車上班、上學、買菜、購物對他們來說是日常,當中荷蘭更是全球公認的單車王國,不但人人擁有單車,且單車規劃都是全世界數一數二般頂尖,以下跟大家分享為何單車在荷蘭如此普及,在荷蘭踩單車又有甚麼需要留意?

1. 單車比人口多

 

荷蘭是世界上人均單車佔有率最高的國家(圖片來源:State House NL)

荷蘭是世界上人均單車佔有率最高的國家,全國大約有超過2300萬輛單車,而荷蘭人口也不過1744萬,是一個單車比人還要多的國家。不僅單車比人多,荷蘭的單車使用率都非常高,出行比例達到32%,而且單車都大大分擔了全國70%的交通量,90%的學生依賴踩單車上學及下課回家。哪怕是自駕出遊,荷蘭人也會帶上他們心愛的單車。

 

2. 單車普及化原因

單車在荷蘭如此普及,究竟是怎樣做得到的呢?關鍵在於政府的城市規劃及社會文化。

 

城市規劃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戰後的歐洲經濟起飛,愈來愈多人買得起汽車,汽車都在荷蘭迅速增加,政府的城市規劃都視汽車為未來的主要交通模式,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諸多負面影響。

由於荷蘭是個低地國家,城市用地十分緊張,街道相對比較狹窄,而佔用空間較大的汽車的出現,加速了城市的擁擠量,同時亦帶來大量且嚴重的交通事故。當時的荷蘭每周至少2人死於交通事故,一年造成數千人死亡,且兒童佔的比例不少,1971年是事故高峰期,一年內有3,300人死於交通意外,其中超過400人為兒童。驚人的死亡數字,令愈來愈多民眾及家長反對汽車,紛紛成立組織,關注道路安全問題,為後來的單車普及化埋下伏筆。

 

1973年,荷蘭曾推行「無車星期日」(Car Free Sunday)(圖片來源:World Today News)

 

但真正令單車文化起飛的因素是1973年的石油危機。

西方多國包括荷蘭在「贖罪日戰爭」中支持以色列,沙地阿拉伯及其他阿拉伯石油出口國實施石油禁運,石油進口量減少,原油價格暴升4倍。就此,當時的荷蘭曾推行「無車星期日」(Car Free Sunday),在1973年11月至1974年1月期間,星期日完全禁止行車。陷入石油危機、推行禁車措施,許多汽車如同廢鐵般開不動,讓人意識到離開石油,汽車就是一堆毫無用處的廢鐵,而自行車,只要人力踩上去就可以轉動。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政客意識到踩單車的好處,不再以汽車為交通的發展重心,重新規劃了以單車為主的城市交通網絡。專門的單車路經過重新規劃後,路面既寬闊又有鮮明的標記,可以容納到多車並排行駛,且用上紅、綠色瀝青作為標記區分不同的車道。80年代,荷蘭各城鎮亦開始引進更多便利單車使用者的設施,讓市民安心踩單車。

雖然絕對做不到禁止汽車,但荷蘭政府拆走了大量的汽車停車場,甚至把其改造成單車停車場,找停車位變得艱難,久而久之大家出門寧願踩單車,慢慢成為了習慣與日常。

 

文化

 

汽車排放污染,一直是歐洲等國比較重視的問題,對荷蘭人而言,踩單車就能最好地保護環境。此外,日常生活中,出門踩單車也是一種健身的方式,所以相對德國人喜歡自駕旅行,荷蘭人則喜歡踩單車去旅行。當然荷蘭人之所以喜歡踩單車,也歸咎於荷蘭的低地因素,使其成為世界上最適合踩單車的國家之一。

 

荷蘭的小朋友自小就懂得踩單車(圖片來源:VOX)

 

教育都是很重要的一環。荷蘭大概是世界上最早培養小孩踩單車的國家,小孩還未學懂走路,就會被父母揹在胸前或背後踩單車周圍走,走在荷蘭街道上,會看到很多配有嬰兒座位的單車。開始接受教育後,學校還有專門的教導,所以荷蘭幾乎不存在不會騎自行車的人。



 

3. 單車路路面規則

 

行車

歐洲以及荷蘭都是靠右行車,單車亦言。在荷蘭,汽車與單車分隔,單車有其專用的路徑,在單車徑上行車,不論是雙線行車或單線行車,都謹記時時靠右,以防超車及對頭車。有時一些道路都會是單車與汽車共同,此時,踩單車都記得要靠右走。

 

荷蘭有很多單車都配有嬰兒座位(圖片來源:State House NL)

 

作為交通的一環,荷蘭的單車路其實就好像平時的汽車路般,需要看單車專用紅綠燈,一些紅綠燈還設有倒數功能,讓你告知還有多久轉燈。另外,在荷蘭踩單車,遇上不同的分岔路與十字路口時,當你需要左轉或右轉時,記得要舉起相應的左手或右手示意,好讓後方或前方對頭的單車使用者留意,道理與駕駛汽車時需要打燈一樣。

 

停車

 

荷蘭各處都設有單車停泊的位置(圖片來源:Planetizen)

 

在荷蘭踩單車,絕對不需要擔心停車、泊車的問題,天橋上下、商場、辦公區、學校等公共場所,都有佔地非常大的停車場或泊車處,基本上不用擔心出門找不到單車位。因此,在如此完善的配套下,政府對單車的停泊與擺放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未到指定位置亂停車,相關工作人員有權沒收單車,行人欲贖回就得繳付約25歐元的罰款。

 

延伸閱讀: 

 

荷蘭移民篇|解構4種移民荷蘭途徑 全球幸福指數第5位快樂國家

荷蘭紅燈區|揭開紅燈區8個小迷思 黑社會陀地看守?手機拍照會被當場摔爛?

 

4. 共享單車

 

很多人都會說,作為單車大國,那共享單車在荷蘭一定非常盛行,其實不然。

因為很多荷蘭人都擁有自己的單車,好多人甚至擁有1輛或以上,比起使用共享單車,他們更喜歡自己的單車,屬於自己之餘,一架車甚至可以用一輩子,不用像共享單車般要定期付費,所以荷蘭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對共享單車持保留的態度,故在荷蘭街頭上,很少可以看到共享單車的蹤影。

 

跨國共享單車公司Donkey Republic(圖片來源:Visit Aarhus)

 

不過,遊客來到荷蘭想踩單車遊走,還是有不少租借及共用的選擇,最受留學生歡迎的是租借單車Swapfiets,租值期限由一個月起跳,而最常見的共享單車公司都有兩間,分別是跨國的Donkey Republic以及荷蘭鐵路NS轄下的OV-fiets。

Donkey Republic需要以電話號碼作登記,再選擇租用選項,有時租、日租、月租等方案,還車時要停泊在指定的還車點,否則會被罰款5歐元,不過不用擔心,還車點的數量繁多,總有一個在附近。

 

08: 荷蘭鐵路NS轄下的OV-fiets(圖片來源:MOVE Forward)

 

OV-fiets則需要用上荷蘭的「八達通」OV-chipkaart,一經登記,就能在指定NS火車站拍卡取走一架單車使用,費用為4歐元一天,需要在指定的NS火車站還車。

不過,由於共享單車在荷蘭的需求不大,所以並不多荷蘭城市用得上Donkey Republic及OV-fiets,共享單車一般都只設於大城市如阿姆斯特丹(Amsterdam)、鹿特丹(Rotterdam)及海牙(The Hague)等。

 

5. 單車高速公路

 

全長14至15公里的單車高速公路RijnWaalpad(圖片來源:Cycle Highway Manual)

 

荷蘭在數十年間鋪設了不少單車走廊,至今已經貫通全國各地,利用單車,你可以前往任何城市,甚至遊遍整個荷蘭。譬如RijnWaalpad就是單車高速公路之一,連接阿納姆(Arnhem)與尼美根(Nijmegen),全長14至15公里,沿途沒有任何交通燈或障礙物,可以足不抵履地抵達目的地。

 

6. 全球最大單車停車場

 

全世界最大的單車停車場位於荷蘭烏特勒支(Utrecht)(圖片來源:RideShark)



2017年8月,荷蘭政府在城市烏特勒支(Utrecht)開設了全世界最大的單車停車場。停車場樓高3層,可以停泊12,500架單車,泊車24小時以內都不用收車。停車場設有指示裝置,告知哪裏還有空車位,大家就可以踩單車去泊位。停車場位處市中心,停車後可以直達火車站、巴士站大堂等,如同一般私家車停車場。

 

烏特勒支並非荷蘭唯一一個重視以單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城市。在2018春天,​​能夠容納8500架單車的單車停車場都在海牙(The Hague)正式落成;在台夫特(Delft)亦有能容納5000架單車的停車場。

 

延伸閱讀: 

荷蘭升學篇|荷蘭留學3大優勢 移民荷蘭踏腳石 學制、開支簡介

荷蘭芝士|芝士市集有搬芝士表演看?農民如何靠拍手掌進行芝士交易?5個關於荷蘭芝士的小知識

 

 


世界奇怪節日|屍體都可以拿來慶祝?盤點世界各地7個奇怪又有趣的節日

不同的國家也有著自己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節日,但是有些節日聽起來就很匪夷所思,完全不能理解這種節日的意義。接下來小編會為大家會介紹7個世界各地奇怪又有趣的節日,你又會不會想參與呢?

學好廣東話|原來是香港已消失職業!懷疑00後已無聽過? 5個有關職業的俚語

隨著科技發展,生活水平上升,有很多舊時香港出現過的事物在現今已經被取代,但是仍然以其他方式留在香港人心裡一同生活,例如我們常常說的俚語一般也沒有想過由來是甚麼,原來有一些是和香港已經消失了的職業有關,有哪些你還會掛在口邊呢?小編很好奇00後究竟還有沒有聽過這些俚語!

瓜塔佩巨岩|世上最陡峭階梯 攀爬岩石縫隙間600階天梯欣賞壯麗風光 很累但值得

自問是爬樓梯能手?這條位於哥倫比亞的「世上最陡峭階梯」,你又敢挑戰嗎?然而,雖然這條階梯看起來讓人頭暈目眩,但它卻是到達景點頂部的唯一方法。有了它,遊客才能爬到頂端,一覽巨岩附近鬱鬱蔥蔥的壯麗風光,不少到過巨岩的遊客也認為非常值得!

  

 

  聯絡我們
合作、投稿查詢:
[email protected]

廣告查詢:
[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私隱政策

Copyright @ 2023 Profite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