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能夠「欺騙」大腦?|心理學的奇妙現象

試想一個場景:即使心情低落,若然刻意牽動嘴角露出笑容,心情竟會逐漸好轉。這並非錯覺,而是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早已證實的現象。原來,人類的大腦有時難以分辨「真笑」與「假笑」,只要面部肌肉作出相應的動作,便足以引發情緒上的變化。

臉部回饋效應(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臉部回饋效應(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心理學家指出,當人類微笑時,面部肌肉會向大腦傳遞訊號。即便笑容並非出於真心,大腦依然會誤以為身體處於愉悅狀態,從而釋放多巴胺(與快樂相關)及血清素(有助穩定情緒)。

 

經典實驗:鉛筆微笑測試

經典實驗:鉛筆微笑測試

1988年,心理學家Strack及其團隊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要求參與者以牙齒咬住鉛筆(迫使嘴角上揚,形似笑容),或以嘴唇夾住鉛筆(嘴角下垂)。結果發現,前者普遍認為漫畫更加有趣,證明單純模仿「微笑動作」已能影響情緒判斷。

 

為何大腦會「受騙」?

為何大腦會「受騙」?

原因在於情緒並非單向,而是「雙向回饋」的結果:大腦會影響身體,身體的動作亦能反過來塑造情緒。當人類微笑時,大腦接收到「應該處於快樂狀態」的訊號,於是自動調整情緒反應。

 

日常應用小技巧

日常應用小技巧

若感到緊張、焦慮,甚至情緒低落,不妨嘗試以下方法:

  • 刻意牽動嘴角:保持微笑約 30 秒至 1 分鐘。

  • 照鏡而笑:雖略顯滑稽,但能有效傳遞正面訊號予大腦。

結合深呼吸:一邊微笑一邊深呼吸,更有助於放鬆身心。


最新文章

  

 

  聯絡我們
合作、投稿查詢:
[email protected]

廣告查詢:
[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私隱政策

Copyright @ 2025 Profite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