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偏見|人腦為何更容易記住負面事情?

你是否曾經發現,讚美之詞往往很快被淡忘,而一句批評卻久久縈繞心頭?心理學研究指出,人類大腦確實更容易記住負面經驗,這種現象被稱為「負面偏見」(Negativity Bias)。其根源並非偶然,而是深植於人類進化歷程之中。

負面偏見的進化根源

負面偏見|人腦為何更容易記住負面事情?

在遠古時期,人類生存環境充滿未知與危險。一次錯誤的判斷,可能意味著成為猛獸獵物,或因誤食有毒植物而喪命。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夠對潛在威脅保持敏銳警覺,無疑是提升生存機率的關鍵。換句話說,記住一次負面經驗,遠比單純記住一個愉快時刻更具實際價值。這種「對危險優先處理」的傾向,遂逐漸固化於大腦的結構與運作之中。

 

大腦如何「放大」負面經驗

大腦如何「放大」負面經驗

神經科學的研究揭示,大腦的杏仁核(Amygdala)在處理情緒訊息時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當人類接觸到負面事件,杏仁核會迅速被激活,並將該經驗標記為「高度重要」,繼而促使大腦加深對其的記憶痕跡。相比之下,正面經驗雖然能帶來愉悅與滿足,卻往往不會得到同等程度的「強化儲存」。因此,負面事件在記憶中更為鮮明,甚至容易反覆浮現。

 

現代社會中的影響

現代社會中的影響

在現代生活裡,雖然我們已毋須日夜提防猛獸或饑荒,負面偏見卻依然廣泛影響著人類的心理狀態。舉例而言,工作場合中,一句批評往往能使人自信受挫,而需要數次讚美方能勉強平衡其影響。此外,新聞媒體亦善於利用此特質,以大量報導事故、災難或爭議來吸引大眾注意。這種「負面信息優先」的傾向,雖然能夠迅速抓住讀者眼球,卻同時也加劇了人們對世界的焦慮與不安。

 

心理學的補充觀察

心理學的補充觀察

心理學家指出,負面偏見不僅影響記憶,還會影響決策。例如,在投資或人際關係中,人們往往因過度關注潛在損失,而忽視可能的收益,這就是所謂的「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這種行為模式反映出大腦對負面結果的權重遠高於正面結果。雖然在某些情境下能避免冒進風險,但在長遠發展上卻可能造成機會的流失。

 

正念練習

正念練習

理解「負面偏見」並不意味著要否定它的存在,而是提醒我們應以更有意識的方式來平衡其影響。在心理健康領域中,專家常建議透過正念練習(Mindfulness)、感恩日記或刻意記錄生活中小小的正向時刻,以中和大腦的自然傾向。此外,積極的人際交流與健康生活習慣,亦能幫助提升正向情緒,減低負面記憶對情緒的主導力量。


最新文章

  

 

  聯絡我們
合作、投稿查詢:
[email protected]

廣告查詢:
[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私隱政策

Copyright @ 2025 Profite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