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清朝宮廷劇或是留下的晚清照片,都會發現後宮嬪妃都會戴上造型華麗的指甲套,且大多戴在雙手的無名指和尾指,到底這些指甲套究竟有何作用呢?
指甲套作用一:護甲、美觀

指甲套一個最基礎的作用就是護甲,當然只有後宮嬪妃才適合佩戴,因為甚麼事情都不用親力親為,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指甲套就是非常不適合了,因為需要工作,長指甲就會成為累贅。指甲套還可以修飾手指,讓嬪妃在舉手投足間很自然地形成蘭花指,讓人看起來變得嬌弱。
其實遠在漢朝,就已經有戴指甲套的習慣,那時指甲套是用金製成的。而到了清朝,指甲套逐漸變為一種裝飾品,無論是工藝還是製作,材料上變化都是極為明顯,有玳瑁的、玉石的,連紋路也有更豐富的美感。
指甲套作用二:皇帝判斷嬪妃的職位

清朝後宮嬪妃是有等級制度的,從上至下依次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為了區別她們,無論從朝服還是宮女數量都是按照相應等級來分配的,而指甲套也是其中之一。
地位越高的嬪妃,指甲套就越精緻。比如皇后的指甲套無論是裝飾、做工,還是材質都是最高標準的。而貴妃則次之,到了常在,就更加簡單,做工用料估計都不及皇后的十分之一。
皇帝的後宮佳麗甚多,受寵一點的可能幾個月、幾個星期就能見到,但有些則幾年才見一次。對於這麼多嬪妃,皇帝不一定都認識,而指甲套就成了最直接的判斷。
指甲套作用三:保護嬪妃的安全

除了方便皇帝,還有一點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護甲套可說是防身的利器,就例如是慈禧太后,為了不讓別人攻擊自己,她在指甲套上面鑲滿寶石,又在指甲套下面塗上毒藥,遇到危險的時候,就可以進行自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