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容量|你的腦袋其實會「自動壓縮記憶」

我們常以為大腦就像硬碟,會將日常經歷逐一完整儲存。然而,科學研究指出,人類腦袋其實並不會將所有細節逐字逐畫地記錄,而是會進行一種「自動壓縮」的過程,將瑣碎無用的細節刪去,只保留對生存或思考有價值的資訊。

大腦並非攝影機

大腦並非攝影機

心理學實驗證明,人類的記憶並不是影片般的完整重現,而更接近「拼湊」與「重構」。當我們回想一件往事時,腦袋會根據已保留的片段,再配合既有知識、經驗甚至想像,去重組一個「故事版本」。因此,記憶往往帶有偏差,甚至會「記錯」細節。

 

為何要「壓縮」?

為何要「壓縮」?

人類每天接收的感官訊息極為龐大,如果全部儲存,大腦將無法負荷。透過壓縮記憶,我們能快速抓取重點,例如事件的因果、情緒或結果,而非每個環境細節。這樣既能節省「腦部儲存空間」,亦能提升決策效率。

 

壓縮的後果

壓縮的後果

雖然壓縮讓我們更高效地理解世界,但也帶來一個副作用——記憶的「可塑性」。這解釋了為何同一件事,不同人記憶各異;亦解釋了為何多年後我們會「改寫」甚至「美化」過去的經歷。


最新文章

  

 

  聯絡我們
合作、投稿查詢:
[email protected]

廣告查詢:
[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私隱政策

Copyright @ 2025 Profite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