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EA以簡約設計、便宜價格稱霸傢俬界,現時在全球60多個國家,擁有471間分店。在2021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IKEA排名38位,是榜上排名最前的傢俬零售品牌,創辦人英格瓦.坎普拉(Ingvar Kamprad)更一度成為全球第四富豪,個人財富淨值達到280億美元。不過,舉世成功的背後,英格瓦其實出身貧窮,由賣火柴開始起家,賣火柴的小男孩如何搖身一變,成為傢俬界的億萬富翁?背後是怎樣的傳奇故事?
1. 賣火柴的小男孩
英格瓦出身於瑞典農村區域斯莫蘭(Smaland)的阿干納瑞鎮(Agunnaryd),屬全瑞典最窮困的地區之一。英格瓦可謂是天生的創業家,5歲時的他已經非常有生意頭腦,他留意到莊園附近的家庭火柴用量很大,而附近又沒有雜貨舖,於是他請在斯德哥爾摩的姨姨購買100盒便宜的火柴寄給他,他再將火柴分成更小的包裝,以兩倍的價錢逐家逐戶兜售以及轉賣給當地農民,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做生意」,賺得第一桶金。不過,儘管成本低,但火柴並不是甚麼大生意,賺不到多少錢,因此,他在幾年後就停止了銷售,聽從別人建議,將微薄利潤留到以後進行投資。
接下來的歲月裏,英格瓦又陸續向批發商購入火柴、聖誕節裝飾、襪子等商品,再進行轉賣。到11歲時,他賺的錢已足夠買一架單車和一台打字機。他騎着單車穿梭於鄉間,出售的商品種類也愈來愈多,他甚至會自己採摘橘子以及捉魚,再出售。
2. 創立IKEA
「營商」之路持續十多年,英格瓦並沒有因此而荒廢學業,反而成績優異,17歲時,父親送他一筆錢作為獎勵。英格瓦用這筆錢作為創業基金,正式向管理部門申請,在自家門前
成立第一家公司,店舖取名「IKEA」,I是他的名字英格瓦(Ingvar), K是他的姓氏坎普拉(Kamprad), E是他住的村莊埃姆特瑞(Elmtaryd),A是最近的大村落阿干納瑞(Agunnaryd)。
1943年7月28日,IKEA這個名字被登記在案,就這樣,一個17歲青年靈機一觸想到的名字,在數十年後成為舉世知名的傢俬品牌。
3. 郵購起家
最初的IKEA採用郵購式銷售,主要出售各類日常生活用品,包括墨水筆、原子筆、畫框、手錶和珠寶等,而因為位處的斯莫蘭是貧瘠地區,居民以農民為主,生活刻苦,每一分錢都很計較,所以英格瓦努力找到成本最低的貨源,再以低價出售,郵購生意發展迅速。
為了更大範圍宣傳自己的商品,英格瓦在1947年時,在農場閱讀率很高、發行量達28萬的《農民郵報》上刊登第一則廣告,自此之後,銷量再次飛速增長,再次證實了英格瓦精明的生意頭腦。
4. 走進傢俬行業
1948年,瑞典處於戰後經濟迅速發展時期,人們對房子需求上升的同時,也需要便宜的裝修,憑着敏銳的商業觸覺,英格瓦把目光投向了傢俬行業,他留意到最強悍的競爭對手新增了傢俬作為產品,故他都決定要把傢俬包含在自家品牌中,並開始尋找當地製造商供貨。
IKEA出售的第一件傢俬是一個沒有扶手的沙發椅,為了令消費者更容易記得它,英格瓦把這款椅子取名為「露絲」。「露絲」推出市場後獲得了頗高的人氣,從此以後,為傢俬改名的這個傳統做法在IKEA延續了下來。現時的IKEA的設計中心IKEA of Sweden擁有非常完善的命名系統,目前有10,000多個名字作為產品候選名字,其中每年有25%會被更換掉。
5. 組裝傢俬的先河
1950年,採用郵寄方式的IKEA,為了方便運輸,開創了可組裝傢俬的概念,顧客只要按圖組裝就可以。這種自主組裝家具的概念,至今已沿用了大半個世紀。
1951年,傢俬很快成為IKEA的主要生意,在市場上取得一定成功,當時25歲的英格瓦決定刪除以及停止生產其他產品,專注在傢俬生意上,並出版了第一本IKEA目錄,英格瓦亦銳意提供低價的優質傢俬:「為甚麼優質的產品只是少數顧客的專利?我們必定能提供設計出色、功能實用、價格相宜的產品。」
延伸閱讀:
Uniqlo品牌故事|Uniqlo創辦人曾是二世祖,以廢青生活渡日?Uniqlo的8大管理原則
營多品牌故事|營多撈麵是全球最好吃即食麵? 銷售遍於100多個國家
6. 第一間陳列室
IKEA首本目錄內的產品售價低廉,令人不禁懷疑其品質,同時,英格瓦都發現自己陷入另一個危機當中 — 其他郵購商互相競爭,引發價格大戰,零售商和製造商只好拼命削減成本,導致整個行業品質下降,抱怨四起,郵購業面臨聲譽破產的危機。英格瓦不想被拖下水,他希望讓顧客知道起碼IKEA的傢俬是有質素保證的,於是他想到可以把商品拿出來展覽,讓顧客親眼看到產品。
1953年,英格瓦將瑞典南部阿姆胡特(Älmhult)一座舊工場改建成陳列室,讓顧客在訂購產品前親身試用。3月18日,開幕當天,兩層樓高的老舊建築裏,傢俬放在一樓,二樓則供應免費咖啡和麵包,吸引一千多個村民跑來參觀,很多人更即時下訂。
1960年末,IKEA餐廳正式開放,廚房設備齊全,由漢堡包等熱食到單點菜餚,應有盡有。這個想法來自英格瓦的觀察:人們在午餐時間離開IKEA到另外一家餐廳就餐,這樣會中斷整個購買過程,他亦意識到飢餓會使顧客的消費慾減低,所以萌生了建立餐廳的想法,這亦是IKEA到現時仍吸引不少人光顧的賣點之一。
7. 擴張引來杯葛
1963年,IKEA在挪威開設第一間海外門市,隨後相繼擴展至瑞士及德國等地,IKEA正式成為一家跨國公司。低價策略讓英格瓦成為業內強者,都引來競爭對手和供應商的注意,群起聯合抵制IKEA。
瑞典全國家具業者協會開始向供應商施加壓力,要求他們杯葛坎普拉,並且獲得斯德哥爾摩商會的支持,不准他參加任何家具商展。許多供應商亦真的停止供貨,少數繼續跟IKEA做生意的則像間諜般,使用沒有公司標誌的貨車送貨,將貨物送到假地址,或者改變貨物包裝,令別人看不出這是賣給IKEA的貨物。
沒過多久,英格瓦開始倍感羞辱,因為他無法準時交貨。他後來在自傳中憶述這可能是他創業生涯中最艱辛的一段時期,亦因此養成了酗酒的習慣。
8. 危機中還擊
然而,天生的生意人英格瓦很快想到方法還擊,例如比起平時三、四個月的標準付款期,他提早在十天內付清全數金額給供應商,甚至親自將生產設備運到波蘭組裝,跟當地的製造商聯手提高產能和品質。如此下來,生產出來的傢俬,成本比起原本瑞典製的便宜了一半,英格瓦反而得以大大減低開支。
單單利用開發中國家的產能仍未足夠,英格瓦又運用創意繼續降低成本,將不同材料分散訂造,務求得到最低廉的價格,例如將某種桌子的訂單交給雪橇製造商,跟一家門板工廠訂購床頭板,或者跟一個生產購物推車的工廠下單訂購金屬邊沙發和桌子。
另外,最值得一提的還有IKEA著名的經典包裝 — 扁平DIY盒裝方式。這概念並非IKEA所創,但他們是第一間發現其好處、有系統地善用這方法的公司。扁平盒裝大大提高了運送和儲倉的效能,有助於減低成本,包括生產步驟、搬運、儲倉處理等成本,也不必再負擔大多數顧客的送貨成本。
9. LOGO的演變
1951年,IKEA正式踏入傢俬行業的那一年,它擁有了第一個LOGO。LOGO採用了火漆印元素,形成一個紅色印章。它被印在第一本IKEA目錄冊上,帶有明顯的郵購特色送遞到各地。
1954年,LOGO再次進行了修改,較上一版來得更為簡潔,採用深棕色背景,品牌名稱則採用大寫字體。
1967年至1983年間,LOGO進行了3次調整,開始採用方形外框,保留簡潔的粗線條字體,並轉用了3次配色。
1983年,那一年瑞典國旗標誌性的藍黃顏色正式成為IKEA的標籤,而這一版的標誌亦一直沿用至今。橢圓形的黃色符號襯托出了「IKEA」幾個字母的厚重感,藍黃的配色亦為了讓人聯想到溫暖的陽光與新鮮的空氣。
坎普拉德從IKEA退休已有36年,從董事會離任也有8年多了,但沒人能否認,英格瓦是世上最具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之一。
曾經有人說過,IKEA賣的不是家居,而是對「生活」的想像。
延伸閱讀:
LV品牌故事|9個故事認識Louis Vuitton歷史 為夢想13歲離鄉背井 徒步470公里到巴黎當學徒
Oreo品牌故事|Oreo110歲生日 推限量生日繽紛口味 7件關於Oreo不可不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