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招牌在街頭漸漸消失

 在香港的景觀中,霓虹燈招牌是一個獨特而重要的元素,對於許多老一輩市民來說,是他們童年時代珍貴的回憶。上世紀70年代,霓虹燈招牌如雨後春筍般在香港各處冉冉升起,見證着香港飲食和娛樂業的蓬勃發展。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進入21世紀,這個行業逐漸式微,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招牌在街頭漸漸消失,讓人們難以再見到昔日繁華的景象。透過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回顧香港昔日被譽為「東方之珠」的美好時光。

 

「東方之珠」的美好時光

霓虹燈的出現

 

霓虹燈的出現

 

霓虹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逾120年前的英國。1898年,兩位英國科學家Sir William Ramsay和Morris W. Travers在倫敦進行實驗時,意外地發現當真空管注入氖氣(也就是霓虹氣體)時,會發出迷人的紅光。然而,真正讓霓虹燈成為當時新興商業宣傳媒介的關鍵人物是法國化學家兼企業家Georges Claude。Claude對這項發明進行了改良,他使用氖氣和電極製成了「明克勞德管」,取代了原本使用二氧化碳和氮氣的「摩爾管」,使得霓虹燈的光芒更加持久耀眼。

 

霓虹燈在香港

 


霓虹燈在香港

 

霓虹燈的興起先後在歐洲和北美掀起了一股風潮。1920年,港英政府已經對霓虹燈招牌在宣傳上做出了定義,並為設置霓虹燈招牌制定了指引。首家霓虹燈廠成立於1932年,之前大部分的霓虹招牌都是由上海製造。50年代,許多內地的霓虹師傅移居香港,帶來了新的霓虹工藝技術。70年代,隨着香港經濟的蓬勃發展,商店紛紛製造引人注目的霓虹招牌來吸引顧客。有學者估計,當時香港擁有超過八萬個霓虹招牌,見證了這個城市繁華的商業活力。


霓虹燈與消費文化

 

霓虹燈與消費文化

 

霓虹燈招牌與消費文化息息相關,尤其在電視普及之前,商家需要其他方式來吸引顧客。當時,畫師會以手繪方式將產品圖案呈現在霓虹燈招牌上,以引人注目。這些產品圖案通常可分為動物、植物、物件、文字商標和幾何圖案等五大類。在動物圖像方面,傳統飯店或酒家會將他們的招牌菜式展現在霓虹燈上,例如以鹽焗雞為標誌的食肆如東江酒樓、醉瓊樓和泉章居等。這些霓虹燈招牌不僅是商家宣傳的工具,也是城市風貌中獨特而具有魅力的一部分,反映了當時的生活文化和消費習慣。

 

反映娛樂業的興衰

霓虹燈與消費文化

 

霓虹燈招牌不僅展現了店舖的獨特特色,也反映了香港娛樂業的興衰。油尖旺區一直是香港娛樂消遣的熱點,因此這裡的霓虹燈招牌中常見麻雀館、卡拉OK和夜總會等娛樂場所。以夜總會的霓虹燈招牌為例,通常會用霓虹光管勾勒出性感女郎的圖案,吸引人們的目光,讓他們一睹店內的業務。此外,一些夜總會也會以藍妹啤酒的商標來營造西洋風情,讓客人在消費時仿佛置身於高尚的洋人消費文化之中。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80年代和90年代曾經紅極一時的大型夜總會紛紛結業,導致人們在街上再也看不到昔日娛樂業的繁華景象。這種變化不僅反映了社會價值觀念的轉變和消費模式的變革,也讓人們回顧和思考香港娛樂業過去的輝煌歷史。

 

獨特演繹的異體字

 


獨特演繹的異體字

 

在沒有電腦字體供應之前,大多數招牌字是由書法家或街頭寫字匠代為書寫。他們根據不同行業的特性,展現出多樣的書法風格,並刻意運用異體字來突顯招牌字的獨特性,增強視覺效果。例如,「太平館飡廳」中的「餐」字被寫成「飡」,成為該餐廳的特色之一。同樣地,一些麵包舖也採用異體字,如將「麫包」寫成「麵飽」或簡化成「面包」。

 

因此,在霓虹燈招牌中,異體字的運用並沒有固定的規範,而是由寫字匠根據個人喜好和風格來賦予獨特演繹。這種巧妙運用異體字的手法不僅豐富了招牌字的表現形式,也為城市景觀增添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

 

霓虹燈招牌對地方的意義

 

霓虹燈招牌對地方的意義

 

霓虹燈招牌對人們而言承載著情感依附和珍貴回憶,有助於建立社區歸屬感和安全感。舉例來說,當拆卸「麥文記麵家」的霓虹燈招牌時,失去的不僅是一塊招牌或童年時的回憶,更是老街坊們多年來所積累的情感。這包括了身份認同、歸屬感以及安全感,這些情感連結著人們對於社區的深厚情感,讓他們感受到彼此間的聯繫和溫暖。霓虹燈招牌的存在不僅僅是一種商業標誌,更是社區文化和集體記憶的象徵,為城市增添了獨特的人情味和溫暖氛圍。

 

霓虹燈行業式微原因

 

霓虹燈行業式微原因

 

自2000年以來,香港的霓虹燈行業逐漸式微,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發光二極管」(即LED)的問世。LED的出現大大簡化了招牌製作的過程,節省了製作時間,也不再需要像製作霓虹光管那樣依賴於經驗豐富的工匠。此外,LED燈具成本較低,因此成為許多商店的首選。在2010年,屋宇署推行了「小型工程監管制度」,加強了對不合格或長時間未維修的霓虹招牌的監管,導致這些霓虹招牌逐漸清拆,使得霓虹燈在香港的數量愈見稀少。這些變化反映了科技進步對傳統行業帶來的影響,同時也讓我們思考著城市景觀的演變和珍惜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製作霓虹燈承傳困難

 

製作霓虹燈承傳困難

 

製作霓虹燈的工序相當繁複,因此許多人在學習一段時間後便放棄,這導致這個行業缺乏新鮮血液的情況。同時,LED的問世也大大搶奪了霓虹燈市場的份額。LED的製作過程相對簡單,成本也相對較低廉,因此許多店主更傾向選擇LED招牌。此外,屋宇條例對霓虹燈的規管嚴格,店主需要獲得建築測量師的證明才能安裝大型招牌,相應的費用高昂且需每五年進行一次維修,這限制了霓虹燈招牌的進一步發展。

 

延伸閱讀:
九龍寨城的歷史|為何香港﹑英國、中國都不管 犯罪與無秩序的情況蓬勃發展

香港茶記小知識|4個港式食物的起源|竟是皇室御用甜點?|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新文章

  

 

  聯絡我們
合作、投稿查詢:
[email protected]

廣告查詢:
[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私隱政策

Copyright @ 2023 Profite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