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會|從賣新娘到藝術珍品的千年演變

拍賣會(Auction)是今日市場上買賣稀有物品、藝術品或者古董等的重要渠道,然而你可知道,它的歷史極其古老,而且起源並非交易名畫或古董,而是與人類婚嫁制度有關?以下便是拍賣制度演化的幾段驚人故事。

拍賣的最早形式:新娘的競標

拍賣的最早形式:新娘的競標

根據史料記載,最早的拍賣形式可追溯至公元前五百年左右的巴比倫。當時有一種習俗,是將即將出嫁的新娘進行公開競標,以最高價者娶妻。為了營造炒熱氣氛,最美貌的新娘通常先被拍賣,而長相普通或位置不佳的女子則被安排稍後售賣。為了讓較不出眾者仍有機會順利嫁出,新娘所得的一部分嫁妝會被調整分配給較後的人選。這種拍賣形式看似冷酷,卻反映了古代婚姻與財產安排的交織。

 

拍賣制度在古希臘與古羅馬

拍賣制度在古希臘與古羅馬

隨後,拍賣制度在古希臘與羅馬文明中逐漸被應用於處理戰利品、奴隸與沒收財產。這些公開競價活動,不再為婚姻服務,而是真正的財物交易。拍賣既是一種分配資源的方式,也成為政府處理債務、徵收罰款、沒收贓物等事務的重要手段。

 

拍賣制度的沉寂與復興

拍賣制度的沉寂與復興

進入中古時期後,拍賣活動一度淡出主流交易方式,原因包括社會秩序集中、貴族與教會掌控土地與權力,以及交易方式回歸封建私下協商。然而到了 17 世紀開始,隨着商業經濟的興起與市場需求的增長,拍賣制度重新復興。尤其在荷蘭與英國,拍賣成為藝術品、地產或珍稀商品流通的重要平台。

 

拍賣與鬱金香風潮:經濟泡沫的先驅

拍賣與鬱金香風潮:經濟泡沫的先驅

在 17 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曾一度被炒至極高價格,甚至一株球莖的價值可能高過一整棟房子。鬱金香球莖經常透過拍賣方式交易,其價格波動和投資熱潮,後來被視為史上最早的經濟泡沫之一——「鬱金香狂熱」(Tulip Mania)。這次經濟異象不單證明了人性對稀有物的追捧,也強化拍賣作為資產價格發現與風險聚集的功能。

 

拍賣槌與儀式感的建立

拍賣槌與儀式感的建立

拍賣槌(Gavel)是我們今日幾乎都會在拍賣現場看到的象徵工具。這個木槌最早出於英國拍賣活動,拍賣師敲擊桌面象徵一件物品的成交與權威。槌聲不僅提醒參與者注意,也賦予成交一種儀式感。時至今日,這個象徵性敲槌聲仍被沿用,是拍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新文章

  

 

  聯絡我們
合作、投稿查詢:
[email protected]

廣告查詢:
[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私隱政策

Copyright @ 2025 Profite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