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搖福薄,樹搖葉落」父母、長輩經常都會覺得䟴腳是沒禮貌又折福的行為,但英國卻有專家則表示䟴腳可以促進下肢循環,對於長期久坐的打工仔來說是非常方便又健康的運動!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些䟴腳的知識,不要被傳統思想限制健康!
1. 䟴腳的原因
䟴腳皆因無聊起
䟴腳給人的感覺就是無聊和無趣,但其實這是身體的自然反應。透過抖動腳,久坐所累積的壓力可以得到釋放。規律性䟴腳也可能屬於一種動作抽搐,有的抽動是短暫的,有的卻會衍生出像妥瑞氏(Tourette syndrome)的症狀,包括臉部和舌頭反覆地抽動。
䟴腳或因咖啡和酒的刺激與反彈而起
早上一杯咖啡能達到提神的效果,但喝多了容易讓人焦慮。就像安非他命(Amphetamines)這類的興奮劑,會產生頭暈、顫抖、失眠等副作用。重度喝酒的人也要注意,若你平常有大量喝酒的習慣,突然不喝了,身體就會出現反彈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頭痛及幻覺等,這也被稱為酒精戒斷症候群(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簡稱AWS)。
䟴腳或來自家族遺傳
䟴腳也有可能是來自於家族遺傳,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有原發性顫抖症(Essential tremor)的基因病變,其小孩就有可能出現䟴手腳的症狀。至今,科學研究中並未找到造成此症狀的確切因素,但學者相信它也許和特定染色體的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有關。
䟴腳或因不寧腿症候群而起
不同於一般的顫抖,患有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 Syndrome,簡稱RLS)的人,會有股想要移動腳的衝動,它是一種沒辦法被控制的心癢感覺,較多發生在中年之後,且常在晚上發作。不寧腿症候群病人只有透過䟴腳,才不會感到疼痛和不舒服。
2. 䟴腳的好處
䟴腳能提高專注力與效率
在專注一件事情時,有人會無意識地抖動腳,但這和無聊時的䟴腳不同,它能避免腦部受其他因素的干擾,提高其工作效率。美國4所大學於2015年曾針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的小孩進行研究,這種重複性的動作,有助於提升孩子的集中力和專注力。
䟴腳在焦慮時可紓壓
在緊張或焦慮之下,身體自然需要一個管道去平衡壓力和情緒,而比起吶喊或奔跑,䟴腳是社會普遍較能接受的減壓方式。另外,䟴腳也通常和社交恐懼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簡稱SAD)有關係,因為焦慮啟動了某種程度的危機意識,因此身體在受威脅的環境中,會變得更敏銳,你會感受到心率和呼吸加快,這種生理現象就叫「打或逃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
䟴腳能促進下肢循環
密蘇裡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Jaume Padilla曾找來11對年輕男女做測試,發現在三小時內時不時䟴腳的一隻腳血流量會上升,而沒有「䟴腳」的另一隻腳血流量則下降。結果得出,䟴腳能夠促進下肢循環,軟化血管壁,能對抗長久坐下帶來的健康問題。
䟴腳能緩和膝蓋疼痛
剛起床或坐太久時,膝蓋關節或會變得卡卡的。這是由於睡覺時關節內的代謝變慢、停滯所引起的現象。因此早上起床後,稍微動一動,就能放鬆關節,讓關節的動作變順暢。
事實上,活動身體能讓關節內的體液循環變好,關節的動作就會變流暢。而䟴腳換句話說,就是「不讓關節承受體重重量、微幅的關節運動」,䟴腳既安全又能長時間活動到關節,又完全不會造成膝關節的負荷,是很棒的「運動」,因此推薦膝蓋有問題的人,可以試試做䟴腳運動。
3. 正確的䟴腳方法
其實䟴腳也大有學問!專家分享5步驟正確「䟴法」,䟴對效果更好!
鈴木登士彥專家強調,即使傳統認為䟴腳不好看,但基於上述作用,不䟴腳真的太可惜了!建議大家不妨從今天起就開始䟴䟴腳,同時其也進一步分享抖腳的正確「䟴法」,提供給大家作為日常保健參考:
1. 坐在一張可以讓膝蓋呈90度的椅子上,立起骨盆,坐正。
2. 坐定後,請採取下腹部一定會用力的「零負擔姿勢」。也就是肛門用力收縮,像是要往胃的方向移動一樣;並用力縮緊下腹部,像是肚臍要碰到脊椎一樣。
3. 後腳跟離地2-3厘米。
4. 單腳腳跟抬起,邊放下邊抬起另一腳的腳跟。
5. 一開始速度放慢,習慣之後再有節奏地做這個動作。
可以試試單腳或雙腳同時進行,試過之後,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自然就會養成這項良好的動作。不過要提醒在搭車或開會時最好避免下意識的䟴腳,以免引起他人反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