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熱話|AI 模型話下星期或有熱帶氣旋逼近香港!真係打風定又炒風?

最近氣象界玩得多 AI 模型,「風烏」、「盤古」同「伏羲」啲模型齊齊出動,預測南海中北部/呂宋一帶可能會有熱帶低壓/氣旋生成,並且在未來幾日有機會靠近華南沿岸,對香港構成某種影響。天文台雖未確認會掛風球,但多咗個「可能性」令大家開始留意。 

AI 模型預測 vs 傳統預報:哪樣信得過?

AI 模型預測 vs 傳統預報:哪樣信得過?

「盤古」同「風烏」呢兩隻 AI 模型近來斷估幾次暴雨同低壓都有準,令部分市民信心提升。佢哋話:AI 可以快過傳統模式反應,畫出可能路徑、估強度,畀人有更多時間準備。

但另一方面,傳統氣象機構(例如天文台)保持謹慎,強調「路徑與強度變數仍大」,唔會未經確認就掛風球。因為 AI 模型往往係依賴大量天氣數據運算,有預測偏差的風險。

 

香港人已經準備好未?

香港人已經準備好未?

若然真係風來,香港人會慶幸自己早做準備:買多把傘、檢查窗戶、清理排水渠、準備短期停課/交通安排等等。大家亦會觀察政府反應快慢 — 係先宣佈預警讓大家有時間,還是又係等情況逼近才通知,落得黎匆忙混亂。

而最重要係,AI 預測未必就真係一定會生效,過去亦有好多次 AI 模型預測風暴,但最終風又轉向或消散。做到「唔怕一萬,只怕萬一」,保持警覺心係關鍵。


最新文章

  

 

  聯絡我們
合作、投稿查詢:
[email protected]

廣告查詢:
[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私隱政策

Copyright @ 2025 Profite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