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是金額要避免「4」和「8」的數字

紅包在亞洲各地擁有豐富的文化背景和習俗。在日本,孩子們在新年收到御年玉;台灣則從小到大都能收到紅包,並在工作後開始包紅包給親友。紅包的形式和金額在不同地區也有差異,這些文化傳統彰顯了對亞洲社會中家庭、長輩和禮節的重視。

 

派利是文化

 

香港  

 

利是祝福和驅邪的作用

 

在香港,紅包通常稱為「利是」,發送紅包則被稱為「派利是」。一般來說,人們在結婚後才會開始包紅包,但近年來,許多未婚人士也開始發放紅包,這因人而異。派發紅包的對象可以是親友,甚至是住家的保全。即使關係不親密,人們也習慣送上幾十元的利是作為祝福,希望帶來好運。因此,香港的利是金額通常較小,但具有祝福和驅邪的作用。

 

台灣  

 

避免使用「4」和「8」的數字

 

從出生起,台灣的孩子每年都能收到長輩送的紅包,直到自己有能力賺錢後,就要開始給父母和親友的孩子包紅包。紅包金額視個人經濟狀況和關係而定。台灣人即使未結婚,只要開始工作就要派利是,他們稱之為「紅包」。通常由後輩派給長輩,表達心意,稱之為「添歲錢」。前輩也會派「壓歲錢」給晚輩,以示祝福。但要特別注意金額,要避免使用「4」和「8」的數字,因為「4」與「死」同音,而「8」在國語中與「別」音相似,所以別誤解「8」代表「發財」的意思。

 

新加坡  

 


電子紅包也開始在新加坡流行起來

 

在新加坡,華人稱紅包為「紅包」,但在英文表達中,會使用閩南語音譯的「Ang Pao」,而「red envelope」的用法較少見。和其他地方一樣,新加坡人也是在工作或結婚後開始分送紅包,金額則根據關係而定。近年來,電子紅包也開始在新加坡流行起來,但目前傳統的實體紅包仍然是主流。

 

馬來西亞  

 

紅包的習俗融合了多種文化

 

在馬來西亞,由於種族和宗教的多元性,紅包的習俗融合了多種文化。根據不同的信仰和傳統,紅包的顏色也有所不同。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人會使用綠色的「綠包」,因為綠色在可蘭經中具有特殊的意義。而印度裔馬來人則會使用紫色的「紫包」,因為紫色象徵著華麗和尊貴。至於發送紅包的時機,則因人而異,通常是在工作或結婚後開始。發送紅包的對象通常是關係較好的親友。

 

日本

 

「御年玉」

 

日本人在1月1日慶祝新年,也有派發利是的習俗,稱為「御年玉」。長輩通常給小孩利是,祝福他們健康成長。利是金額沒有固定規定,但會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而漸增,即使是大學生也能收到利是。日本的利是封包非常講究,使用錦繡材料,以白色為主色,上面印有精美圖案。金額避免使用含有「4」音的數字,因為與「死」同音。利是金額從500日圓起,範圍從幾千到幾萬不等,年紀小的孩子收到較少。利是封袋類似香港,有長形和短形,方便放置紙鈔。最後,封袋上寫對方名字,背面寫自己名字。

 

 

韓國  

 

紅包通常以白色為主

 

在韓國,紅包被稱為「歲拜錢」,給長輩的稱為「零用錢」。紅包通常以白色為主,韓國人認為單數較吉利,所以金額通常包含單數。學生甚至在大學畢業前仍可收到紅包。「歲拜錢」主要給小孩,大學畢業後不再收取。韓國新年按照農曆慶祝,一般由長輩給小孩和學生發紅包,附上祝福的話語。收取紅包的年齡沒有明確規定,因家庭而異。韓國人也會給長輩發紅包,稱為「零用錢」。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的紅包常使用白色封包,象徵和諧、穩定和平衡。在揮春上也會使用白色紙張。因此,收到韓國的「白封包」不必感到奇怪。

 

中國  

 

結婚後才需要給紅包

 

在中國,通常是在結婚後才需要給紅包,收禮對象多是關係較好的親戚孩子。同輩間常相互攀比給對方孩子紅包。近年來,中國的支付寶等線上支付方式變得流行,人們使用社交媒體平台發送電子紅包。中國各地習俗不同:例如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地,家人在除夕晚上給子女發紅包作為跨年的「壓歲錢」。新春期間,紅包通常給親戚和子女,不給朋友和同事,但在一些地區,未婚在職人士也會給家中學習的小朋友發紅包。

 

延伸閱讀:

韓國過年年菜|農曆新年遊韓必睇!韓國農曆新年傳統美食一覽!

賀年食品寓意|7大農曆新年傳統賀年食品的寓意 2023吃出好運來!

 


最新文章

  

 

  聯絡我們
合作、投稿查詢:
[email protected]

廣告查詢:
[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私隱政策

Copyright @ 2023 Profite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